“嘉兴模式”打造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007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一直着力探索构建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在完成了嘉兴市图书馆余新镇、王江泾镇、大桥镇三个乡镇分馆建设试点工作后,发现农村蕴藏着很大的图书阅读需求量,2008年,乡镇分馆建设在全市逐步推开。这一做法,被业界誉为公共图书馆“嘉兴模式”。
嘉兴市余新镇是一个人口只有5万人的小镇。过去,镇上只有一个简陋的镇文化站图书室,由于经费问题陷于困境,加之电视、网络、麻将等娱乐方式对于读者群体的分流,图书室越来越被边缘化。然而,从2008年开始,宽敞明亮的嘉兴市图书馆余新分馆取代了过去的图书室,人们可以在那里享受借书、阅读、电子阅读、查询等所有现代化的服务。
在阅读室里,十几台电脑组成方阵,可以方便地查询和调阅全市图书馆的藏书,3万册定期更换流动的图书排满了高高的书架,借书、阅读、电子阅读、查询等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分区井然有序。
在嘉兴市,像余新分馆这样的图书馆分馆已建立了20个,占乡镇规划总数的34%,其中市本级已实现乡镇分馆全覆盖。
据章明丽介绍,“嘉兴模式”最大特色和亮点,是在实现乡镇、村(社区)图书馆(室)全覆盖的同时,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并实行书刊借阅全市“一卡通”。不仅如此,总分馆体系内的所有图书馆实现“五免费”———免费办证、免费借阅、免费查询、免费上局域网、免费参加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消除图书馆服务的城乡差别,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努力实现和保障城乡居民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益。
如何确保乡镇图书馆建得起,转得动?章明丽介绍,嘉兴市政府采取了“三级投入”和“集中管理”的保障措施。即在市本级范围内,总分馆体系中的乡镇分馆建设和运营保障由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入,三级政府财政投入的乡镇图书馆运营经费,由作为总馆的市图书馆集中支配使用。每新建一个乡镇分馆所需费用由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均摊,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补齐。在乡镇分馆建成进入正常运营阶段后,市、区、乡镇三级政府财政每年还将分别投入10万元,用于保障分馆的正常运营。
“嘉兴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从狭义的文献服务转变为覆盖城乡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为乡镇居民提供了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阅读待遇。
随着秀洲区洪合分馆、新塍分馆和桐乡崇福分馆3个乡镇分馆的相继开放,覆盖全嘉兴市城乡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提供文献资源,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总馆的“南湖大讲堂”已经成为嘉兴知名的品牌文化活动;总馆每年至少策划组织一次所有分馆参与的区域性读者活动,分馆每年至少独立组织一次读者活动;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服务和活动,让乡镇分馆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课外基地……这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