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发展建设网

三农发展建设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民话题

为过半的“民生财政”喝彩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告别旧学校,饮用安全水,病有所医,困有所帮,老有所养。这是吕梁市离石区“民生财政”给城乡群众带来的实惠。虽然今年离石区财政收入增势减缓,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勒紧腰带挤出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大幅增加三农、教育、文化、乡村医疗卫生、社保等民生投入。据统计,今年全区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已达2950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50.56%。(12月6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山西日报》)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党上下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和最终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因此,作为取之民的各级地方财政,也应该用之于民,为民生工程服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拿出财政支出的50.56%,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无疑是践行党的宗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和示范样本。
应该说,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重大决策和部署以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坚持做到以人民利益为重,专注听民声、踏实做民生,把开源节流省下来的钱“大手大脚”地用在民生工程上,从最初解决群众“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扩展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使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些地方,为了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民生工程上,坚持不盖豪华楼堂馆所。比如,河南卢氏县委长期在"不断掉渣"的土坯房中办公,而将新增财力用于修筑山区公路、组织深山独居户搬迁扶贫、为农村孩子提供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等。再比如,县安徽凤阳县委大院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平房,县政府、县政协、县人大办公楼也是30年前建造的,就连最新的办公楼也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条件十分简陋。但是,办公楼有点“破”、有点“土”,一点都不影响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只要党委政府不是在“作秀”,而是一直坚持民生投入、扩大民生倾斜,为新时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出新的注解,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拥护、支持。
其实,在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城市,政府办公楼往往很不起眼,譬如美国华盛顿的卫星城市阿灵顿县,政府办公地竟然是租用的几间房,邻近县市的政府办公楼也只是两三层小楼,如果不是那里插着国旗和州旗,过客几乎会将它与民居混同。但是,总会有些人动不动就批评说住在“土坯房”中办公,办公楼有点“破”,是一种懒政、惰政,或者说是在“作秀”。究其原因,还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官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好大喜功思想在作怪、作祟。
财政好了,政府有钱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是不是把钱花在民生的“刀刃”上,则是考验一个政府是否真心爱民、真心为民的试金石。应该说,绝大多数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是能够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无限的改善民生的伟大事业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积极落实国家惠民政策,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困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将“官不修衙”的古训、“严禁建造豪华楼堂馆所”的禁令,当成了耳边风,抛在了一边,于是贫困县盖豪华办公楼、打着民生工程幌子修建豪华办公楼等的“丑闻”也便会有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一些地方将财政资金用于大肆挥霍,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者假借民生工程批项目,却挂羊头,卖狗肉,搞成别的,将民生工程建造成伤民心工程,甚至公然将资金截留、挪用装进个人腰包,犯下为人民所不耻、为国法所不容的恶行。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为官执政,当然应该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民之德,真心为民、诚心待民,为民造福,将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倾斜再倾斜,而不是拿民生做幌子,或者只是象征性地“花”一点,或者干脆与民争利。温家宝总理说过,“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这句话,既是温总理自己执政的理念,更是对基层官员的谆谆告诫。拿出财政一半以上支出用于民生工程,群众怎能不为之拍手叫好;反之,不拿群众民生小事当回事,怠慢群众、忽悠群众、欺骗群众、坑害群众,结局可想而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