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的“民生菜单”如何落到实处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7日闭幕,从会议释放的信息来看,明年的政策基调并没有出乎市场的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宽松”依旧,而民众尤其关心的楼市、车市优惠政策是否延续等问题,基本获得了肯定的答案。中央在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时,可以说在每一项具体任务中,无一不是围绕“民生”这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的,从各种信息中,人们再次读出了注重民生、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六大主要任务,可以说就是六道“民生菜单”。围绕中央提出的六道“民生菜单”,如何将之落到实处,真正使老百姓能够从中分享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品尝到鲜美的民生大餐,还有很多需要掌握的工序和技能。
其一,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论是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还是“六大主要任务”,都直接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而这一点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那就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因此,要想把这一“民生菜单”落到实处,首先必须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经济工作,特别是民生方面的工作,要把抓任务落实的过程当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其二,要切实树立正确政绩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而要推进民生工程,离开党的领导肯定不行。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了保证这些重大民生问题能够得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始终树立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要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三,要扎实培养亲民爱民观。中央提出: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这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扎实培养亲民爱民观,要增强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要紧紧围绕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深层问题,深入调研,用心、用情、用劲啃下“硬骨头”,使各项工作有创新、有突破,得到群众认可。要把群众的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重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其四,要全面确立狠抓落实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落实是做好工作、服务群众的唯一途径。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项“民生菜单”,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有抓落实的意识和本领,要善于抓落实、勤于抓落实、敢于抓落实,要带着感情抓落实,怀着真情抓落实,充满激情抓落实。在落实中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友谊,在落实中倾听群众呼声,体现基层疾苦,真心诚意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落实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宗旨,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各级干部去落实,再深的认识也需要各级干部去行动。制而不落、知而不行,都是不可取,也是不可为的。各级党员干部肩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容不得对群众漠视,不允许对落实懈怠。要在落实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落实中提高执政能力,在落实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落实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落实中将“民生菜单”烹制出一道道鲜美的营养大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实干必须有指导思想、有具体方法,而不是蛮干,更不能不干。而且要求真,要带着对群众的真感情去干,要带着对事业的真热爱去干,要带着对党的真忠诚去干,在干中抓落实,在落实中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