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发展建设网

三农发展建设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民话题

为民办事永不言弃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地处龙里县哪旁乡东部的顶溪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人口居多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玉水环绕、群山相连,风景美丽如画。这巍峨峻峭的山水,在养育了顶溪一方群众的同时,一度阻碍着顶溪的发展。长期以来,顶溪沿袭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地群众人均收入不足800元,仍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

有一手好木工活,经常走南闯北给别人打家具、搞装修的顶溪村民罗忠庭,对此更是感慨颇深:“出去回来后,才知道我们的穷样。房子没一间像样的,路没一条好走的,子女读书,一到涨水季节就无法上学,父母在外打工,都担心他们落水……”

感慨之余,身为顶溪人的布依好男儿罗忠庭,改变家乡穷村旧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1992年,作为村里当时少有的初中生,罗忠庭在群众的举荐下,毅然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之职。时年,罗忠庭23岁。

筑路修桥,打通经济发展的“血脉”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上任伊始,踌躇满志的罗忠庭,首先想到的是带领村民修路筑桥。于是,他拿着写好的报告几次三番地向上申请建设资金。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扶贫项目,乡政府领导告诉他,给比顶溪更贫困的村了。罗忠庭无奈地说,原来要办一件事还真不容易。若仅靠群众集资,这样的穷村,就是家家砸锅卖铁也修不起一条路呀。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96年,四年间,顶溪村并没有因罗忠庭的上任有所变化。一度对他充满期待的村民,开始投来失望和疑惑的眼光。当时,罗忠庭想到了放弃。索性外出,一心一意做自己的木工活算了。可一想到自己接任这个村官的初衷,罗忠庭又打消了此念头。内心强烈的责任和义务,驱使他要带领大家修路。否则,心中的负疚感会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1996年,罗忠庭再也等不下去了。他把主要精力花在动员群众修路上。他对村民讲:“我们村是穷村,但大家也看到还有比我们更穷的,如果村村都等上级支持,不知等到何时。从今年起,我们有多大力,就做多大事,先修联接长芽这根路。”村民们听了纷纷说:“早就盼望有这么个人来发动。”特别是一些外出务工青年,连声说:“只要有人领头,我们带回的钱不修房子先修路都可以。”于是,你100元,我500元,他1000元不等地将资金聚集到一起。就是村里长期吃救济粮的罗忠远老人,也主动拿出37斤糯米给大家修路。他说:“只要是修路,我哪怕只有1斤米,都要拿出来给大家煮碗稀饭吃。”村民们齐心修路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罗忠庭。他说,即使一年只修1里路,都要带领群众去修。否则,就不要当这个“头”了。

就这样,在罗忠庭的执着带领下,全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资金欠缺的时候,罗忠庭就往上跑,请各级有关部门领导亲临实地查看。大家来了后,看到群众在十几米高的山岭上全凭人力挖山的场情,均被他们修路的精神所感动。当年,在上级有关部门及当地群众的筹集下,共花四万余元将顶溪联接长芽这条3公里长的邻界路贯通了。群众笑着对他说:“你小子没有辜负我们的希望。”

次年,罗忠庭不仅继续留任村党支部书记之职,而且还兼任了村委会主任。

紧接着,罗忠庭提议修村门口那座桥,其中一些村民说,这比修路还难,因为所要资金至少得10多万,没有项目资金,全靠大家集资投劳,还要不要生产吃饭了?罗忠庭解释说,无论如何都要修下去,桥架通了,车才可以直达家门口,否则刚修通的这条路就成为断头路。至于资金问题,先做了再想办法。群众了解其苦衷,就主动把退耕还林的补助款都拿出来。就这样东挪西借,到2003年8月,将近八年的“抗战”,这座桥终于得以完工。

路和桥修通后,当地群众种的粮食、菜,养的鸡、鸭、猪等农产品随时可运出去卖。村民罗心平等5户还成了养羊专业户,他高兴地说,路通后,穷山恶水变成了好山好水,现在,他家养一百多只羊年出栏30多只,仅此一项年收入就突破万元。从顶溪寨子搬迁到桥边居住的罗心廷开了个小商店,天气好时,经常有游人来此买东西。

情系乡民,甘做父老乡亲的孺子牛

教室破了,村民们患点小病也要往外跑,一些群众吃水还在用肩挑……每每看到这些,罗忠庭都想在心坎上,并为此疲于奔跑。他说,自己不仅是顶溪一方领头人,更是顶溪父老乡亲的儿子。

村里虽然有学校,但教室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干打垒房屋。一到雨季,外面在下大雨,教室里却在下小雨,师生不得已戴着斗笠、披着油布上课。看着在风雨中飘摇不定的教室,罗忠庭打心里难过。

为了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罗忠庭又四处去化缘。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和当年的全部工资,东拼西凑,筹集到了8万多元,于2005年修起了两层的教学楼,让孩子们坐上了宽敞明亮教室。目前,因小学生源不足,这栋教学楼成为村里的幼儿园,到此上学的多是当地留守儿童。每每看到孩子们在学校里嬉戏的情景,罗忠庭就深感高兴。

顶溪虽然地处河边,但却是沿山而居。村里所有的耕地都在山坡上,群众根本得不到河水进行灌溉。为了解决群众灌溉难问题。2006年,罗忠庭争取扶贫资金支持,为顶溪上寨两个村民组修建了1200米的灌溉沟渠,使两个村民组100余亩良田增产增收得到有力保障。2007年,罗忠庭又多方筹集5万余元,修建了顶溪至烂山村民组1.2公里长的人饮工程,结束该组10余户人家挑水吃的历史。同年,修建26户移民新居。2008年,在罗忠庭的积极争取上,村里又修起了卫生室。今年起,从顶溪至乌泥一条全长5公里的村级公路以及从顶溪至贵定马场河长达8公里的“友邻路”,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上级各有关部门及全村群众的积极努力下,两条路累计还差两公里就要完工。

“再差两万来块钱,顶溪就四通八达了。眼下我要做的事,就是带领村民先硬化村子道路,改变村容寨貌,然后拟出发展规划,准备动员那些年轻有胆识的人学种养,发展蔬菜、规模养殖山羊、猪……”罗忠庭喜滋滋地告诉笔者。

罗忠庭就是这样,为民办事永不言弃,完成了一件,又继续着另一件。凭着一颗真诚为民的心,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爱戴和上级部门的肯定,他因此获得许多荣誉。2001年龙里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当选为龙里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每年年终都获得乡党委、政府的各项表彰。走出顶溪,我们对这个贫困村发展满怀希望。相信在罗忠庭的带领下,顶溪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岳院卉)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