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农房改建“四种模式”获肯定
截至目前,鄞州区已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已建在建新村住宅780万平方米,拆除农村旧房476万平方米,191个村开展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形成了整体拆迁、整理改造、移民迁址、安居集聚等四种农房改造建设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富有鄞州特色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新路子。
本报讯 (记者 林幼娟 实习生孙 赟)昨天,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宁波市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鄞州区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该区整体拆迁、整理改造、移民迁址、安居集聚等四种农房改造建设模式得到充分肯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市委副书记陈新,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寿永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力,副市长陈炳水、苏利冕,市政协副主席常敏毅,市长助理陈利幸;区委副书记、区长薛维海,区委副书记陈振国,区委常委、副区长沈权,副区长蒋明良等出席会议。
会上,薛维海从高起点谋划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多形式满足农民住房新需求、全方位扶持探索要素保障新途径、科学化管理营造合力共建新氛围等四个方面,就该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汇报。
据介绍,近年来,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针对农村环境面貌相对落后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切实把农村住房集中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为抓手,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全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已建在建新村住宅780万平方米,拆除农村旧房476万平方米,191个村开展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富有鄞州特色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新路子。
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是着眼于保增促调、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消费特别是农村住房消费空间,充分发挥消费“这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和拉动作用。
会议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努力把农村住房集中建设这一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再创城乡一体发展新优势作出新贡献。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务必在深化认识中增强推进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紧迫感;务必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新路子,关键是要让农民拥有“话语权”,决不能搞强迫命令、强拆强建;务必在强化领导中确保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完善政策、确保公平,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该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有序、平稳的基础上切实加快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步伐,力争在3年内完成“拆旧150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住房300万平方米”的改建目标,建成一批“村民自治、管理有序、保障全面、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该区的翻石渡村、东光村、上李家村、长山江拆迁地块和云龙嘉苑小区。
会上,慈溪市、市建委、市国土局和市发改委也分别交流汇报了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市政府还与相关县(市、区)、宁波国家高新区以及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签订了2009-2011年农村住房改建目标责任书。
全市相关县(市、区)主要党政负责人以及局级机关负责人参加会议。